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简介 > 正文内容

刘黻的诗集_作品

ju67kgfg64个月前 (09-09)诗人简介1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人物生平

      刘黻从他童年开始,就在家乡雁荡山僧舍读书求学,前后达二十多年之久。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考入太学。这时正当蒙古灾金面下,南宋朝这黑暗腐败,妖邪当道,忠良被贬。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六月,台官丁大全诬逐右丞相董槐,刘黻,陈宜中等六人率领太学同舍坐优阙上书抨击丁大全,得罪了执政者,被遣送南安军安置。临走前,刘黻回家向母亲告别,他母亲不仅没有责怪他,相反地对他的忠勇行为频加勉励。她说:“做人臣的就是要忠直不怕死。为国尽忠直谏而获罪,这是没有什么可怕的,你就快去吧!”母亲的话温暖了他的心,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安慰!

      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十月,丁大全因罪罢免后,刘黻回到了太学。不久,待御史陈垓诬劾程许,右正言蔡荣诬劾黄之纯。刘黻面对忠良去位,忧愤不平,再次率领太学同上书理宗皇帝,揭露陈,蔡罪恶,并指出当今是“软媚者全身,鲠直者去国”,为忠良伸张正义。以后,他还在《谏游幸疏》中,思古抚今,以历史经验教训,劝理宗皇帝忧勤治国,不要逸乐丧志。他在《论内降恩泽》中,劝阻皇帝妄加赏赐。甚至还提出了:“天下的事应当与天下的人共有,共同治理;不要以为是皇帝个人私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啊!”他的这些忠鲠之言,不仅没有被采纳,相反因为他直接触犯了当时宰相贾似道,遭到了压抑和排挤。

      后来,刘黻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升监察御史,累官至吏,工部尚书。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刘黻因母亲病故返回乡里持孝。这时国事愈非,继裹,樊失守,元伯颜率军攻下鄂州,沿江东下,贾似道在群情呼吁下,被迫出兵,但又无心抵抗,败退扬州,江上全面溃师,南宋水陆军主力丧失殆尽。贾似道去位并死在贬斥途中,温州人陈宜中为宰相。这时已势如累卵,陈宜中无法挽回败局。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二月国都临安陷落。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到拥立益王瘴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禹为副元帅。同年五月移帅府至福州。立赵瘴为端宗,改元景炎。就是这危难之秋,刘黻毅然离家奔赴国难,来到福州共谋救国。陈宜中任左丞相,刘黻,陈文龙为参加政事,张世杰为枢密副使,重振抗元之师。可是形势急剧恶化,同年十一月温州失守,元军直逼福建,益王在陈宜中等扶护下渡海逃至广东潮州,刘黻随军到了罗浮(今广东省增城县境内),不幸患病去世,终年六十岁。夫人林氏得知消息后,见国事已非,为保全名节,携带家人投海为国殉难,可谓全家忠烈!

      刘黻著有《谏坡奏牍》,《薇坦制稿》,《经惟纳献》诸书,他航海时随身携带,不幸于途中散失不存。刘黻亡故后,他的弟弟应奎裒集诗文残稿编为《蒙川遗稿》十卷,现只存传四卷,只是蒙川著作中很少的一部分了,刘黻的诗文淳泊奋励,寄意深远,深深表达了一个爱国者的思想情感。

      刘黻生长在南宋末危难之秋,早在太学读书时就伏阙上书抨击权奸,屡遭贬斥压抑;尤其是在国都陷落败亡之时,毅然奔赴国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爱国者的忠勇。他是温州历史上令人敬仰和怀念的人物,现如今,乐清县西联乡左原岭头还有刘黻的衣冠冢。

    刘黻的诗词

    登用法西郭别城友

    久静还思动,离觞江上斟。

    文章关世道,科目坏人心。

    门掩溪云早,舟横野水深。

    清猿水解事,应向故山寻。

    横浦十咏 其八 东坡祠

    何年海上还,坐镇此山川。笔砚归京阙,衣冠带瘴烟。

    一生忠胆在,万古党名传。吾道多流落,西风问老天。

    寄西弟六首

    向上工夫肯惮难,须知篑上可为山。

    若还志力无回转,直透龙门亦等閒。

    扫松

    西原百五日,寂寞故松阡。

    挑饭瘞黄土,酹觞焚纸钱。

    烟林窥老狖,雨岛哭蛮鹃。

    旧植亭前桂,一年高一年。

    和帚斋见寄

    栖栖惯听鼓鱼声,心印相传第几灯。

    江有白鸥閒似我,地惟苍藓懒於僧。

    吟难用世皆东野,穷亦忧时祗少陵。

    多谢故人相厚意,一笺当暑敌凝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r88.com.cn/sr/?id=9874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