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的诗集_作品
刘开(1784—1824)字明东,又字方来,号孟涂,清代桐城人,散文家。 刘开出生数月丧父,母吴氏日耕夜织,尽心抚育。少时牧牛常依塾窗外,傍听塾师讲课,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塾师颇为爱怜,留馆就读。刘开如饥似渴,遍读诗文。十四岁,以文章拜会姚鼐,姚鼐看后高兴地说:“此子他日当以古文名家,望溪、海峰之坠绪赖以复振,吾乡幸也。”遂收为弟子,授以诗文之法。刘开融会贯通,尽得师传,与同乡方东树、上元管同、歙县梅曾亮并称“姚门四大弟子”。道光元年(1821),受聘赴亳州修志,患暴疾而逝。
人物生平
刘开生平以教书为业。授课之余,潜心散文创作与文论研究,主张“以汉人之气体,运八家之成法,本之以六经,参之以周末诸子”,“然后变而出之,用之于一家之言”。(《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他还提出:“夫文之本出于道,道不明,则言之无物;文之成视乎辞,辞不达,则行之不远。”(《复陈编修书》)刘开的这些主张和见解,进一步阐发了方苞、刘大櫆、姚鼐诸前辈的文论,对当时的散文创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刘开虽尊崇桐城家学,但不“拘于绳尺”,而能“取精汰粗,化腐为奇”,“集众家之美”,“而得其天然”。他的散文明白晓畅,动宕恣肆,才气俊逸。其诗文多反映贫民疾苦,暴露官场黑暗,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精神。如《食蕨叹》写道:“昔闻力田能免饥,今见老农愁不死。出门回望面石灰,十户七闭三半开。亲里相见各无语,但问何处多野菜。”早年曾游历广东、浙江、泰山、黄山等风景名胜,写下了不少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著有《刘孟涂诗文集》14卷、《骈文》2卷、《广列女传》20卷、《论语补注》3卷。
在亳州写过一首诗:
小黄城外芍药花,
五里十里生烟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
家家种花如桑麻.....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请刘开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岁。有大量诗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诗文集》。他的“君子之学必好问”、“非问无以广识”等语,已成为飨世名句。
降生数月而孤,小时家境贫寒,当牧牛童,喜欢偷听书塾老师朗读文章,听了能背诵。塾师发现后,邀他到书塾里学习,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刘开十四岁时,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赞扬这位文坛新秀。从此刘开的才名轰动一时,后来成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诗文均为世人称道。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请刘开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岁。有大量诗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诗文集》。
在亳州写过一首诗:
小黄城外芍药花,
五里十里生烟霞。
花前花后皆人家,
家家种花如桑麻.....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请刘开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岁。有大量诗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诗文集》。他的“君子之学必好问”、“非问无以广识”等语,已成为飨世名句。
降生数月而孤,小时家境贫寒,当牧牛童,喜欢偷听书塾老师朗读文章,听了能背诵。塾师发现后,邀他到书塾里学习,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他。刘开十四岁时,拿着自己写的文章拜谒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姚鼐非常赏识他,尽力教他文章作法,多次赞扬这位文坛新秀。从此刘开的才名轰动一时,后来成为桐城派著名作家之一,诗文均为世人称道。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亳州聘请刘开修邑志,寓于佛寺中。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陡得疾,卒,享年41岁。有大量诗文存世,均收入《孟涂诗文集》。
春晓词
东方冥冥烟初生,晨光半敛含空明。流莺百舌不住语,似欲带晓呼春晴。
幽人独向空山宿,风起微寒入岩壁。一枕西窗梦未残,门外落红深几尺。
寄怀石甫
怪雨盲风苦梦思,故人作吏久天涯。全家渡海非吾意,万里腾声动主知。
烟树瘴消春晓日,鱼龙气静夜谈时。可能豪荡还如昔,银烛高筵坐咏诗。
寄家书偶怀
回首征车出故林,浮云满地起层阴。临行已觉无他语,别去偏多不尽心。
人事半从春后改,江波流过汉阳深。东归久报芳洲隔,更听孤鸿月下音。
月夜过太白楼
天上余孤月,人间独此楼。惟公堪一醉,与我共千秋。
碧树迷仙迹,青山忆旧游。登临无限意,云水自悠悠。
即事
落叶萧萧下古丘,人家遥隔楚江流。云无定影朝穿牖,树有残声夜语秋。
半载心情愁北渚,一城风雨对西楼。蓬莱仙阙分明是,辛苦刘伶作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