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简介 > 正文内容

张维屏的诗集_作品

ju67kgfg65个月前 (09-09)诗人简介1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主要成就

      张维屏少时就有诗才,闻名乡里。鸦片战争爆发后,张维屏目睹英国对中国的野蛮侵略,激发了爱国热情,写出了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三元里》,赞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捐躯报国的《三将军歌》等。这些诗篇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成为鼓舞爱国主义的有力武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研究鸦片战争史的可贵资料。已故的著名文学家阿英(钱杏邨)曾称赞张维屏的这些诗是鸦片战争中“最具有灿烂不朽光辉”的“英雄史诗”。

      张维屏在嘉庆、道光年间以诗著称,与黄培芳、谭敬昭号称“粤东三子”。鸦片战争前,他受到诗坛耆宿翁方纲、曾燠 的赏识,又与宣南诗社中成员交往唱酬,诗篇内容大多是山水、闲情、赠答,夹杂一些壮志蹉跎的感慨。只有少数反映现实的篇章。如“体近谣谚”的《县言》组诗等,暴露了吏胥贪婪毒狠的面目;《黄梅大水行》、《催科》等,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鸦片战争期间,是他诗情最激昂的时期,写下了《三将军歌》、《江海》、《书愤》、《孤坐》、《海门》、《雨前》等一系列爱国诗篇,表彰抗战,指斥投降。特别是《三元里》,是这一时期诗坛少见的歌咏人民自发反帝斗争的佳篇。

      张维屏认为“诗固出于性情”(《陈清端公诗集序》),写诗当如造物之自然。他的诗以明白晓畅的语言写真情实景,于白描笔墨中又时见含蓄凝炼。故林昌彝说他“警炼异常”(《射鹰楼诗话》卷十三)。他引新事物入诗,如写火轮船、世界地图等,表现了近代诗突破传统题材、展拓诗境的趋向。张维屏古文也有一定成就。恽敬称誉他为“岭外柳仲涂”(《送恽子居还常州》诗注)。他批评当时古文两大病,即“陈言”与“赝古”,提出“不拘成见,不囿偏隅,随感而通,因物以付,如风行水,如水行地”(《复龚定庵舍人书》)。他的文章不拘体格,随意挥洒,如《释涉川片云行草序》就云生发,《十二石山斋记》依石立论,都表现出“意新格创”(许应騤评《情释》语)的特色。

      张维屏著有《张南山全集》,汇集诗人各种著述刻本。其中《松心诗略》,亦称《松心十录》,共10集,是其门人选全诗十之二三而成,为今传张诗最多之本。道光末年刻文有《松心文钞》10卷、《松心骈体文钞》。尚有《听松庐诗话》、《艺谈录》、《国朝诗人征略》等有关谈诗及文献掌故著作。

    人物生平

      张维屏(1780~1859年10月13日) 清代官员、诗人。字子树,号南山,因癖爱松,又号松心子,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渔、唱霞渔者,广东番禺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道光二年(1822)成进士。此后在湖北、江西任州县地方官,一度署理南康知府。为官清廉,终因不耐官场的腐败,于道光十六年(1836)辞官归里。

      其父曾任四会县学训导,张维屏从小接受家庭教育,少年时即以能诗名,13岁时名列番禺县童子试榜首,知县吴政达赞赏其才华,取《毛诗序》“南山有台,乐得贤也”之意赐名“南山”。张维屏于嘉庆九年(1804)中举后,首次进京赴考,诗坛大家翁方纲阅其诗作,惊呼“诗坛大敌至矣!”再度赴试时,翁方纲为他和黄培芳、谭敬昭等三位岭南诗人之诗集作《粤东三子诗序》,从此“粤东三子”的文名得到显扬。张维屏曾与林伯桐、黄乔松、谭敬昭、梁佩兰、黄培芳、孔继勋筑云泉山馆于白云山,人称“七子诗坛。”

      道光二年(1822),43岁的张维屏四度会试终成进士,署湖北黄梅知县。他勤政爱民,莅任第二年夏天,江水决堤,他亲自乘小舟勘察水情,散发干粮赈灾,竟被洪水冲走,幸挂树梢而不死。老百姓为之歌曰:“犯急湍,官救民,神救官。”道光四年(1824)调任广济知县,他不愿向百姓征收漕粮,引疾求退未成,调署襄樊同知。过三年,返粤丁父忧,次年迁家回清水濠故里。道光九年(1829),他被聘为学海堂学长。居家数年,致力于教育事业。道光十年(1830),张维屏丁忧服阕,同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在北京结“宣南诗社”。后又出任了几年的地方官员,但他最终看透官场腐败,产生“一官无补苍生,不如归去”的念头,终在道光十六年(1836)五十七岁时告病辞归广州,赁居河南花地潘氏别业东园。他将所筑小园名为“听松园”,于松涛间悉心著述讲学、游园吟诗。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专门拜访,征求禁烟对策。鸦片战争爆发后,张维屏写下反对外敌侵略、赞颂人民抗战的不朽诗篇,其中《三元里》和《三将军歌》最为著名。咸丰九年(1859)九月十八日(10月13日)病逝于清水濠,葬于广州城东北银坑岭,临终留下时人争传之绝笔:

      烟云过眼总成空,留得心精纸墨中。书未刻完人已逝,八旬回首惜匆匆。

      偶堕尘寰八十年,飘然归去在罗天。松溪花棣常游处,或者诗魂系画船。

    张维屏的诗词

    都门秋思 其一

    天半清霜压怒雕,嵯峨楼观倚丹霄。白河雁去传秋信,紫禁人归赋早朝。

    梦里蓬蒿蜗舍远,眼中尘土马蹄骄。思乡怀古愁如海,转觉名心似落潮。

    上元后三日同金茂园胡蔚岩汪总中买舟过冯子皋森竹园

    春在山颠又水涯,一枝柔橹划涟漪。暖风吹我意常醉,村路引人行不疲。

    鸡犬声从深树认,田园味让老农知。菜花香处柴门掩,写出储王画里诗。

    客梦

    客梦随川曲,羁愁逐夜长。枕边千里水,篷背五更霜。

    村小鸡声冷,庖丰麂肉香。道旁闻说虎,猎火近前冈。

    雨泊波罗坑

    旅食路方永,独眠寒易侵。春江流客梦,夜雨滴乡心。

    烟湿帆移墨,村荒药抵金。滩回风益怒,未碍裹头吟。

    三将军歌并序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

    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陈将军,福建人。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r88.com.cn/sr/?id=21270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