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简介 > 正文内容

丁鹤年的诗集_作品

ju67kgfg64个月前 (09-09)诗人简介1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人物生平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克武昌,年仅十八岁的丁鹤年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后嫡母病逝于镇江,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

      由于浙西日乱,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绝。不久,吉雅谟丁去世,鹤年生活无依无靠,几乎陷于绝境,只好“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

      当时,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逃亡避祸,不得不“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他常寄居寺庙,结交了一批“禅侣”,也深得僧人的帮助。尝诗云:“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兄。”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逃禅,并在《辨中边论》基础上完善、修行了佛教界的“中观理论”,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渐安定,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名其室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复,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回武昌后,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创办鹤年堂

      永乐登基后,采取了对色目人的安抚、融合政策,京城也成为了色目人的聚居之地。于是丁鹤年去了北京,并且带去了慈水人、患难与共的农村医生乐良才,共赴北京穿街走巷行医。著名的鹤年堂药铺就是成立于当时,乐良才也成为了创办同仁堂的北京乐氏家族的祖宗。也可以说,丁鹤年是北京宁波商帮萌芽形成的领路人之一。

    丁鹤年的诗词

    静乐

    高人嗟逝矣,静乐尚求诗。岂意无为道,翻成罔极悲。

    二难勤继述,一默付希夷。饮水心愈洁,看山意更迟。

    伤乌营冢日,吊鹤造庐时。霜露增新感,烟霞遂宿期。

    闭门春事去,隐几午阴移。未坠青云志,仍工白雪词。

    每怜司马病,深忝叔牙知。惭愧无佳句,缄题慰孝思。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归偶成

    东归间道已浮杯,力疾遥迎日几回。何处晚来成误认,风帘竹影月窗梅。

    岁晏百忧集二首 其二

    岁晏百忧集,击节发商歌。商歌未终调,泪下如悬河。

    故乡渺何许,北斗高嵯峨。有家不可归,无家将奈何。

    送铁佛寺盟长老还襄阳

    襄汉扬波日,江湖避地时。行行随老母,处处礼名师。

    云水元无住,风尘信所之。睦州勤奉养,江革备艰危。

    掌钥钟山下,传灯鄂渚湄。剩翻龙藏典,几咏《鹤楼》诗。

    深慨丛林废,真成一木支。铜仙频阅世,铁佛重开基。

    法几雕文具,灵幡刺綵丝。云钟晨缥缈,月殿夜参差。

    已悟无生法,还兴罔极悲。他乡流徙远,先垄奉迁迟。

    澒洞今方息,旋归故可期。望云双泪泻,计日寸心驰。

    官柳催飞锡,昙花侑奠仪。既明埋玉理,岂是系珠痴。

    定应眠牛兆,毋生触鹿疑。春晖怜旧线,秋露荐新祠。

    生死俱无憾,诸方起孝思。

    题吴公祐祭酒双峰雨露亭

    春到先茔雨露饶,思亭新构报劬劳。碧涵一水吞天阔,玉立双峰拔地高。

    每想音容增怵惕,还因精气感薰蒿。通家二世深恩在,把笔题诗泪满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诗人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r88.com.cn/sr/?id=10986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