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状的近反义词
行状
行状的近义词
事业(shì yè):
⒈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
事迹(shì jì):⒈ 过去做过的较重要的事情。
奇迹(qí jì):⒈ 极难做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
行状的反义词
词语解释
行状[ xíng zhuàng ]
⒈ 即行述。
英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of a deceased person;
引证解释
⒈ 履历;事迹。
引《汉书·高帝纪下》“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苏林 曰:“行状,年纪也。”
《后汉书·李善传》:“时 钟离意 为 瑕丘 令,上书荐 善 行状。”
《晋书·刘弘传》:“臣輒以 勃 为 归乡令,贞 为 信陵令。皆功行相参,循名校实,条列行状,公文具上。”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曾子之说》:“孔子 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此 孔子 未死前自作行状也。”
鲁迅 《呐喊·阿Q正传》:“阿Q 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
⒉ 文体名。专指记述死者世系、籍贯、生卒年月和生平概略的文章。也称状、行述。
引唐 李翱 《百官行状奏》:“凡人之事迹,非大善大恶,则众人无由知之,故旧例皆访问於人,又取行状諡议,以为一据。”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黄忠端书孝经卷》:“洪思 作夫人行状,言卒之日,以所临 忠端公 《孝经》,授其子 棻堂。”
国语辞典
行状[ xíng zhuàng ]
⒈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南朝梁·刘勰唐·李翶〈百官行状奏〉:「由是事失其本,文害于理,而行状不足以取信。」也作「行述」。
引《文心雕龙·书记》:「体貌本原,取其事实,先贤表谥,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近事迹
行状[ xìng zhuàng ]
⒈ 记述死者生平行为的文字。
行状词语接龙
状貌不及中人:壮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郢人斤斧:同“郢匠挥斤”。
斧钺之人:斧钺:古代杀人的斧子,泛指刑戮。指因犯罪而应受到刑罚的人。
人迹罕至:罕:少。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辟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
至再至三:指一而再,再而三。
三占从二: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二三其操: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操戈入室:比喻深入了解对方,找出其纰漏,又以对方的论点来批驳对方。
室如县罄:亦作“室如悬磬”。亦作“室如悬罄”。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
罄山采木:罄:完,尽。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
木讷寡言: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
言笑不苟:不随便谈笑。形容态度严肃庄重。
苟延一息:苟延:苟且延续;息:喘息。指勉强维持生命。
息影家园:息影:退隐闲居。形容退隐家中。
相关词语
乘云行泥 免行钱 鹓行 行缠 行帐 行军床 言行若一 行为美 行中书省 言听计行 照功行赏 孤行己见 通行马牌 行乐图 法行 告状 竞技状态 状故 状物 状告 牒状 议状 罪状 模状 切状 打通状 殊状 恐慌万状 理状 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