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解释_读写
涇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涇 |
拼音 | jing |
读音 | 读jīng的字 |
五笔 | IGVA |
部首 | 部首是氵的字 |
仓颉 | EMVM |
简繁对应 | 泾 |
郑码 | VHBI |
四角 | 31112 |
电码 | 3193 |
区位 | |
五行 | |
注音 | ㄐㄧㄥ |
结构 | 左右结构的字 |
分类 | |
笔顺读写 | 点、点、提、横、撇点、撇点、撇点、横、竖、横 |
统一码 | 6D87 |
形近字 | 泾 |
总笔画 | 共10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
英语翻译 | name of a river |
部首是[氵]的字
消(xiāo ) 滸(hǔ,xǔ ) 漋(lóng ) 沷(fā ) 湋(wéi ) 濅(jìn ) 漥(wā ) 灛(chǎn ) 㳛(yú ) 濤(tāo ) 渁(yuān ) 瀟(xiāo ) 渮(hé ) 沶(yí,chí ) 瀧(lóng,shuāng ) 潜(qián ) 濍(sōng ) 漗(cōng ) 洔(zhǐ ) 汿(xù ) 沚(zhǐ ) 灉(yōng ) 浟(yóu ) 㳈(pèi ) 沆(hàng ) 潔(jié ) 湕(jiǎn ) 涠(wéi ) 滿(mǎn ) 渆(yuān )读音是[jīng ]的字
鼱 坙 經 猄 䴖 亰 鶁 婛 秔 晶 茎 旍 聙 粳 鶄 菁 稉 葏 泾 旌 精 麖 麠 睛 驚 兢 涇 橸 惊 荆笔画是[10]的字
浘 猀 㭛 㟑 陳 袖 䧔 䧱 胰 㿿 剝 窈 砽 剙 瓟 珙 㢆 胯 圅 莓 涗 紥 效 皊 羔 䧕 逖 庯 埛 袍涇字组词
汉字解释
见“泾”。
康熙字典
涇【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古靈切《集韻》《韻會》堅靈切,音經。水名。《說文》水出安定涇陽开頭山。《書·禹貢》涇屬渭汭。《周禮·夏官·職方氏》雍州,其川涇汭。
又丹陽有涇水。《前漢·地理志註》涇水,出蕪湖。
又交趾有涇水。《水經注》涇水,出龍編縣高山。
又通也。《莊子·秋水篇》涇流之大。《註》涇,通也。謂通流也。
又州名。《韻會》漢武分安定郡,元魏攺涇州。
又縣名。涇陽縣,屬西安府,本秦縣。涇縣,屬寧國府。本唐猷州。見《廣輿記》。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泉也。
又古定切,音徑。涇涏,直流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涇【卷十一】【水部】
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雝州之川也。从水巠聲。古靈切
说文解字注
(涇)涇水。出安定涇陽幵頭山。東南入渭。禹貢雍州曰。涇屬渭汭。周禮職方氏曰。雍州、其川涇。前志曰。安定郡涇陽、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陽陵屬左馮翊。過郡三者、安定扶風馮翊也。今甘肅平涼府附郭平涼縣府西南有故涇陽城、漢縣也。幵頭山亦作筓頭山。始皇紀作雞頭山。在今平涼府西南四十里。今涇水出山之涇谷。經涇州。又經陝西邠州長武縣。至西安府高陵縣西南二十里入渭。曰涇口。大致東南流也。涇濁渭淸。故詩曰涇以渭濁。涇水漑田之利。自秦漢鄭國白公而後。迄於唐宋元明。皆修傷白渠。雝州之川也。周禮職方氏文。班氏述地理志曰。采獲舊聞。考迹詩書。推表山川。以綴禹貢、周官、春秋。故每言禹貢某山。禹貢某水。某州川。某州浸。許意略同。从水。巠聲。古靈切。十一部。按爾雅直波爲俓。釋名作直波曰涇。云涇、徑也。言如道徑也。莊子。涇流之大。司馬彪云。涇、通也。大雅。鳧鷖在涇。鄭箋曰。涇、水中也。與下章沙訓水旁爲反對。謂水中流徑直、孤往之波也。今蘇州嘉興溝瀆曰某涇、某涇。亦謂其可徑通。
方言
◎ 粤语:g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宝安腔]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客英字典]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