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解释_读写
矛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矛 |
拼音 | mao |
读音 | 读máo的字 |
五笔 | CBTR |
部首 | 部首是矛的字 |
仓颉 | NINH |
简繁对应 | 矛 |
郑码 | XSIM |
四角 | 17222 |
电码 | 4243 |
区位 | 3512 |
五行 | 五行属水的字 |
注音 | ㄇㄠˊ |
结构 | 独体结构的字 |
分类 | 姓常用字 |
笔顺读写 | 横撇/横钩、点、横撇/横钩、竖钩、撇 |
统一码 | 77DB |
形近字 | 鉾,?,?,?,?,?,?,? |
总笔画 | 共5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
英语翻译 | spear,lance,KangXi radical 110 |
部首是[矛]的字
䂇(náng,niǔ,nǒng,páng ) 䂋() 䂈(tóng ) 䂍(bó ) 䂊(yù ) 矝(jīn,qín,guān ) 䂎(zuǎn ) 矟(shuò ) 䂆(xù ) 矠(zé ) 矛(máo ) 䂉(hóu ) 䂌() 矡(jué ) 柔(róu ) 矞(yù,xù,jué ) 矜(jīn,qín,guān )读音是[máo ]的字
鶜 錨 罞 矛 㲠 蟊 髦 䖥 毛 氂 蝥 枆 牦 渵 䅦 茅 軞 锚 酕 茆 鉾笔画是[5]的字
氷 犰 加 甩 㐌 忊 讫 夘 邚 㐰 汀 句 圥 仕 礼 込 讱 歺 氐 邛 布 氕 玉 帄 巧 汁 另 屵 龙 四矛字组词
汉字解释
1.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长~。~盾。
2.姓。
康熙字典
矛【午集中】【矛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鉾《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謀。《說文》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徐曰》鉤兵也。《書·牧誓》立爾矛。《傳》矛長,故立之於地。《詩·秦風》厹矛鋈錞。《傳》三隅矛也。《禮·曲禮》進矛戟者前其鐓。《疏》矛如鋋而三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註》八尺曰尋,倍尋爲常。酋夷,長短名。《史記·仲尼弟子傳》越使大夫種以屈盧之矛賀吳王。《尉繚子制談篇》殺人於五十步之內者,矛戟也。《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或謂之鋋,或謂之鏦。
又言不相副曰矛盾。《韓非子·難一篇》楚人譽其盾之堅曰:物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之利曰: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此矛盾之說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杓端有兩星,一內爲矛招搖,一外爲盾天鋒。《註》招搖爲天矛,近北斗者也。
又藥名。《本草綱目》衞矛,一名鬼箭。《李時珍曰》齊人謂箭羽爲衞,此物幹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衞之狀,故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矛【卷十四】【矛部】
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象形。凡矛之屬皆从矛。,古文矛从戈。莫浮切〖注〗、鉾、、,古文。
说文解字注
(矛)酋矛也。建於兵車。長二丈。見考工記。記有酋矛、夷矛。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鄭注。酋夷、長短。酋之言遒也。酋近夷長矣。按許不言夷矛者、兵車所不建。不常用也。魯頌箋云。兵車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象形考工記謂之刺兵。其刃當直。而字形曲其首。未聞。直者象其柲。左右葢象其英。鄭風傳云。重英、矛有英飾也。魯頌傳云。朱英、矛飾也。按矛飾葢縣毛羽。據鄭箋則毛傳云重喬累荷也者、所以縣毛羽也。莫浮切。三部。凡矛之屬皆从矛。
方言
◎ 粤语:maa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u2 [客英字典] mau2 [海陆丰腔] mau2 [梅县腔] mau2 [陆丰腔] mau3 [客语拼音字汇] mau2 [东莞腔] mau2 [宝安腔] mau2
◎ 潮州话:mau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