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解释_读写
而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而 |
拼音 | er |
读音 | 读ér的字 |
五笔 | DMJJ |
部首 | 部首是而的字 |
仓颉 | MBLL |
简繁对应 | 而 |
郑码 | GL |
四角 | 10227 |
电码 | 5079 |
区位 | 2288 |
五行 | 五行属金的字 |
注音 | ㄦˊ |
结构 | 独体结构的字 |
分类 | 姓常用字 |
笔顺读写 | 横、撇、竖、横折钩、竖、竖 |
统一码 | 800C |
形近字 | 洏,耏,髵,能 |
总笔画 | 共6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132522 |
英语翻译 | and,and then,and yet,but |
部首是[而]的字
䎠(ér,nuó ) 而(ér ) 耐(nài ) 耑(duān,zhuān ) 耍(shuǎ ) 䎡(nuǎn,ruǎn ) 䎟(ér,nuò ) 耏(ér,nài ) 耎(ruǎn,nuò )读音是[ér ]的字
䋩 儿 鲕 髵 袻 荋 兒 輀 而 峏 栭 陑 鴯 隭 㖇 鸸 洏 鮞 侕 児 粫 轜 㧫 胹笔画是[6]的字
㡯 邡 众 设 伒 邦 邷 刑 㒲 弚 伇 弙 乯 闭 邧 㚐 䦽 汐 叿 冴 字 玎 吗 両 舟 有 伧 乓 闬 异而字组词
汉字解释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康熙字典
而【未集中】【而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音栭。《正韻》如支切,音兒。《說文》頰毛也。《註》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作其鱗之而。《註》之而,頰也。
又《玉篇》語助也。《詩·齊風》俟我於著乎而。
又《書·洪範》而康而色。《傳》汝當安汝顏色。
又《詩·小雅》垂帶而厲。《箋》而亦如也。
又《詩·大雅》子豈不知而作。《箋》而,猶與也。
又《禮·檀弓》而曰然。《註》而,猶乃也。
又《韻會》因辭,因是之謂也。《論語》學而時習之。
又《韻會》抑辭,抑又之辭也。《論語》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
又《韻會》發端之辭也。
又《集韻》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寧。《釋文》鄭讀而曰能,能猶安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而【卷九】【而部】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说文解字注
(而)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凡而之屬皆从而。
方言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