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字读写 > 正文内容

识解释_读写

ju67kgfg65个月前 (08-17)汉字读写3

名称内容
汉字名称
拼音shi,zhi
读音读shí,zhì的字
五笔YKWY
部首部首是讠的字
仓颉IVRC
简繁对应
郑码SJO
四角36780
电码6221
区位4222
五行五行属金的字
注音ㄕˊ,ㄓˋ
结构左右结构的字
分类常用字
笔顺读写点、横折提、竖、横折、横、撇、点
统一码8BC6
形近字識,?,?,?
总笔画共7画的字
笔顺编号4525134
英语翻译recognize,understand,know

部首是[讠]的字

(shěn ) (jì ) (xiōng ) (tiáo,diào ) (xùn ) (gǔ ) (lán ) (mí ) (guǐ ) (jù ) (tǎo ) (jiè ) (sòng ) (yí,dài ) (zhōu ) (zhūn ) (quán ) (dàn ) (yàn ) (dǎng ) (chèn ) (sòng ) (zhōu,chóu ) (wù ) (ràng ) (yán ) (shè ) (huī ) (rèn ) (shuō,shuì,yuè )

读音是[shí,zhì ]的字

笔画是[7]的字

尿

识字组词

汉字解释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康熙字典

識【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識【卷三】【言部】

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賞職切

说文解字注

(識)常也。常當爲意。字之誤也。草書常意相似。六朝以草寫書。迨草變眞。譌誤往往如此。意者、志也。志者、心所之也。意與志、志與識古皆通用。心之所存謂之意。所謂知識者此也。大學。誠其意。卽實其識也。一曰知也。矢部曰。知、識䛐也。按凡知識、記識、標識、今人分入去二聲。古無入去分别。三者實一義也。从言。戠聲。賞職切。一部。

方言

◎ 粤语:sik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汉字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mr88.com.cn/hz/?id=26469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