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解释_读写
夏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夏 |
拼音 | xia |
读音 | 读xià的字 |
五笔 | DHTU |
部首 | 部首是夂的字 |
仓颉 | MUHE |
简繁对应 | 夏 |
郑码 | ANRS |
四角 | 10407 |
电码 | 1115 |
区位 | 4736 |
五行 | 五行属火的字 |
注音 | ㄒㄧㄚˋ |
结构 | 上下结构的字 |
分类 | 姓常用字 |
笔顺读写 | 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
统一码 | 590F |
形近字 | 昰,?,?,?,?,?,?,? |
总笔画 | 共10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1325111354 |
英语翻译 | summer,great,grand,big |
部首是[夂]的字
夅(jiàng,xiáng ) 夑(xiè ) 夐(xiòng,xuàn ) 夈(zhāi ) 处(chǔ,chù ) 备(bèi ) 夋(qūn ) 夃(gǔ,yíng ) 変(biàn ) 夎(cuò ) 㚆(fù ) 冬(dōng ) 夌(líng ) 夔(kuí ) 各(gè,gě ) 复(fù ) 夊(suī ) 夂(zhǐ,zhōng ) 㚇(zōng ) 夏(xià ) 夒(náo ) 夓(xià ) 条(tiáo ) 惫(bèi ) 㚅(lóng ) 夆(féng,fēng,páng ) 务(wù )读音是[xià ]的字
懗 鏬 㙤 疜 夏 圷 梺 罅 鎼 丅 下 睱 夓 乤笔画是[10]的字
铌 㛞 哴 狶 宼 蚉 郮 倅 娙 浞 眔 笉 荸 袁 挙 浣 栳 桄 豻 㭘 莟 娡 益 個 䢙 狹 痃 诹 㖔 㑥夏字组词
汉字解释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康熙字典
夏【丑集下】【夊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昰《唐韻》《正韻》胡駕切《集韻》《韻會》亥駕切,音暇。四時,二曰夏。《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又《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于時夏。
又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又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又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
又大夏,禹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又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又大俎曰夏。《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又五色曰夏。《書·禹貢》羽畎夏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周禮·春官·人之職》秋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又《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
又陽夏,在開封。《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又木名。《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夏,榎也。楚,荆也。《詩·大雅》不長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
又,胡可切,音荷。《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又叶創舉切,音楚。《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
又叶胡故切,音互。《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夏【卷五】【夊部】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兩手;夊,兩足也。,古文夏。胡雅切〖注〗、昰、,亦古文夏。
说文解字注
(夏)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胡雅切。古音在五部。
方言
◎ 粤语:haa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5 [台湾四县腔] ha5 [梅县腔] ha5 [海陆丰腔] ha6 [沙头角腔] ha5 [宝安腔] ha3 [东莞腔] ha5 ha3 [客语拼音字汇] ha4 [陆丰腔] ha6
◎ 潮州话:hê7 (h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