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解释_读写
符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符 |
拼音 | fu |
读音 | 读fú的字 |
五笔 | TWFU |
部首 | 部首是竹的字 |
仓颉 | HODI |
简繁对应 | 符 |
郑码 | MNDS |
四角 | 88243 |
电码 | 4569 |
区位 | 2391 |
五行 | 五行属木的字 |
注音 | ㄈㄨˊ |
结构 | 上下结构的字 |
分类 | 姓常用字 |
笔顺读写 | 撇、横、点、撇、横、点、撇、竖、横、竖钩、点 |
统一码 | 7B26 |
形近字 | 苻 |
总笔画 | 共11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
英语翻译 | i.d. tag,tally,symbol,charm |
部首是[竹]的字
箎(chí ) 簓(diāo ) 笨(bèn ) 簉(zào ) 篌(hóu ) 篇(piān ) 䉚(méng ) 籲(yù ) 䉋(mèi ) 篤(dǔ ) 簱(qí ) 筗(zhòng ) 筀(guì ) 䈒(nǎn ) 箻() 箂(lái ) 籫(zuǎn ) 䈰(shāo ) 篙(gāo ) 篿(tuán,zhuān ) 籆(yuè ) 䇩(yì ) 䉅(zhì ) 䈵(wēng ) 籢(lián ) 䇱(nà ) 篨(chú ) 篃(mèi ) 篮(lán ) 䈳(tà )读音是[fú ]的字
刜 桴 蜉 翇 鉜 畉 䕎 襥 垘 䨗 紱 諨 辐 幞 箙 罦 䟮 菔 炥 黻 绋 福 鮲 稪 栿 㐢 襆 袚 甶 孚笔画是[11]的字
㲘 鄄 䏲 秲 㻏 䓡 敒 铞 悬 厢 殏 菺 酖 㳵 偂 㳛 渍 鹵 產 逳 裄 聃 逭 蛊 捹 眰 䖥 㥒 㻃 祳符字组词
汉字解释
1.符节:兵~。虎~(虎形的兵符)。
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号。音~。
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他所说的与事实不~。
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画了一张~。
5.姓。
康熙字典
符【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
又驗也,證也,合也。《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又符瑞。《禮·記註》萬物之符長。《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又符籙。《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又木膚也。《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書名。《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又姓。《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獸名。《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註》符,音孚。
又叶房尤切。《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符【卷五】【竹部】
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防無切
说文解字注
(符)信也。漢制㠯竹。長六寸。分而相合。周禮。門關用符節。注曰。符節者、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鄭大夫讀爲符別。漢孝文紀。始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應劭云。銅虎符一至五。國家當發兵。遣使至都合符。符合乃聽受之。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長五寸。鐫刻篆書。第一至第五。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從易也。按許云六寸。漢書注作五寸。未知孰是。从竹。付聲。防無切。古音在四部。
方言
◎ 粤语:fu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台湾四县腔] fu2 pu2 [梅县腔] fu2 pu2 [陆丰腔] pu3 [宝安腔] pu2 fu2 [海陆丰腔] fu2 pu2 [东莞腔] fu2 [客语拼音字汇] fu2 p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