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解释_读写
湿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湿 |
拼音 | shi |
读音 | 读shī的字 |
五笔 | IJOG |
部首 | 部首是氵的字 |
仓颉 | EATC |
简繁对应 | 濕 |
郑码 | VKKU |
四角 | 36112 |
电码 | 3440 |
区位 | 4210 |
五行 | 五行属水的字 |
注音 | ㄕ |
结构 | 左右结构的字 |
分类 | 常用字 |
笔顺读写 | 点、点、提、竖、横折、横、横、竖、竖、点、撇、横 |
统一码 | 6E7F |
形近字 | 濕,溼,?,?,?,? |
总笔画 | 共12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441251122431 |
英语翻译 | wet,moist,humid,damp,illness |
部首是[氵]的字
溯(sù ) 濶(kuò ) 㵞(chóu ) 灌(guàn ) 㴲(sī ) 渄(fēi ) 濻(wěi,duì ) 淭(qú ) 㴄(yíng ) 泃(jū ) 㵭(zhǔ ) 㳎(biàn,fàn ) 澿(qín ) 泋(huì ) 浮(fú ) 溗(chéng ) 㴼(sù ) 㴜(biàn ) 潡(dùn ) 濇(sè ) 浚(jùn,xùn ) 渿(nài ) 潦(lǎo,liáo ) 㶞(nǎng ) 㵒(fèi ) 泓(hóng ) 灦(xiǎn ) 測(cè ) 濲(gǔ ) 濸(cāng )读音是[shī ]的字
獅 失 葹 師 师 濕 湤 呞 鶳 䴓 詩 虱 褷 䌳 溮 蝨 襹 釃 鲺 蒒 鳾 施 湿 鰤 狮 尸 䗐 鯴 邿 鉇笔画是[12]的字
閏 靮 黽 殖 旔 䆤 賀 惼 萬 搭 愋 湙 扉 㖢 骮 喚 皔 港 㓃 靔 絫 棓 媝 堜 惰 䟣 鈧 䅓 䜧 嵅湿字组词
汉字解释
(形)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病|~度|~气。
康熙字典
濕【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音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通雅》濕溼漯顯以形相借。《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濕【卷十一】【水部】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㬎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
说文解字注
(濕)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絶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漢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濕水故瀆、今不可詳。从水。㬎聲。它合切。七部。按日部㬎讀若唫。此濕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濕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濕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桑欽云。出平原高唐。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左傳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欽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濕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濕水已不可詳。
方言
◎ 粤语:sa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