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解释_读写
滋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滋 |
拼音 | zi |
读音 | 读zī的字 |
五笔 | IUXX |
部首 | 部首是氵的字 |
仓颉 | ETVI |
简繁对应 | 滋 |
郑码 | VUZZ |
四角 | 38132 |
电码 | 3320 |
区位 | 5544 |
五行 | 五行属水的字 |
注音 | ㄗ |
结构 | 左右结构的字 |
分类 | 生僻字常用字 |
笔顺读写 | 点、点、提、点、撇、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 |
统一码 | 6ECB |
形近字 | 孖,濨,稵,?,?,玆,? |
总笔画 | 共12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441431554554 |
英语翻译 | grow,multiply,increase,thrive |
部首是[氵]的字
汜(sì ) 澣(huàn ) 浮(fú ) 汅(miǎn ) 漹(yān ) 洊(jiàn ) 油(yóu ) 浄(jìng ) 渳(mǐ ) 湥(tū ) 涃(kùn ) 濱(bīn ) 涠(wéi ) 潿(wéi ) 溚(tǎ,dá ) 溽(rù ) 滼(fàn ) 㵿(xí ) 洴(píng ) 㳙(xuàn ) 泘(hū ) 汵(gàn,hán,cén ) 漃(jì ) 㳷(wěn,hū ) 㶑(liàn ) 游(yóu ) 灔(yàn ) 渗(shèn ) 汦(zhǐ ) 浐(chǎn )读音是[zī ]的字
锱 赀 谘 粢 葘 孳 鄑 鼒 湽 鍿 鈭 髭 資 紎 諮 秶 齜 禌 姿 玆 滋 栥 齍 鰦 辎 淄 緕 孶 澬 椔笔画是[12]的字
嵐 嵍 絔 揻 椀 棥 蛢 㲂 詏 㔸 㓕 蛞 䧴 毶 愢 䓴 蒀 啺 㴓 腆 焪 脼 葾 䧚 筋 傑 韌 喹 蛕 結滋字组词
汉字解释
(1)(动)滋生:~蔓|~事|~芽。
(2)(动)增添;加多:~补|~味|~益|~阴。
康熙字典
滋【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古文〕《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滋【卷十一】【水部】
益也。从水兹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注〗,古文。
说文解字注
(滋)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衹是一義。从水。茲聲。各本篆文作?、解作玆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茲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隸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厯正定藁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入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
方言
◎ 粤语:zi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ji1 zi1 [宝安腔] zu1 [客英字典] zih1 [海陆丰腔] zih1 [东莞腔] zu1 [台湾四县腔] zih1 [梅县腔] zii1
◎ 潮州话:ze1 ze3(tsur tsùr)[潮阳]zu1 z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