耏解释_读写
耏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耏 |
拼音 | er,nai |
读音 | 读ér,nài的字 |
五笔 | DMJE |
部首 | 部首是而的字 |
仓颉 | MBHHH |
简繁对应 | 耏 |
郑码 | GLPD |
四角 | 12222 |
电码 | 9031 |
区位 | |
五行 | 五行属金的字 |
注音 | ㄦˊ,ㄋㄞˋ |
结构 | 左右结构的字 |
分类 | 姓 |
笔顺读写 | 横、撇、竖、横折钩、竖、竖、撇、撇、撇 |
统一码 | 800F |
形近字 | 而,耐,?,? |
总笔画 | 共9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
英语翻译 | whiskers |
部首是[而]的字
耐(nài ) 䎠(ér,nuó ) 䎡(nuǎn,ruǎn ) 耎(ruǎn,nuò ) 耍(shuǎ ) 耑(duān,zhuān ) 䎟(ér,nuò ) 而(ér ) 耏(ér,nài )读音是[ér,nài ]的字
耏笔画是[9]的字
阀 帡 䜥 㺷 贱 郛 胉 姽 粀 洸 砋 峇 姻 剅 垔 咳 柄 钟 胊 羍 牊 急 㛄 垎 䂞 陦 珇 㓎 绘 绗耏字组词
汉字解释
ér
1. 古同“而”,胡须:“以麝揉苏,泽耏颜鼻耳。”
2. 兽多毛。
3.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淄博市西北。
4. 姓。
nài1. 古代剃去颊须、以示惩处的一种轻刑:“刑有髡、钳、刖、劓,小罪耏。”
康熙字典
耏【未集中】【而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奴代切《集韻》乃代切,音奈。《說文》罪不至髠也。《註》徐鍇曰:但鬀其頰毛而已。《前漢·功臣侯表》耏爲鬼薪,亦作耐。詳耐字註。
又《廣韻》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正韻》如支切,音而。《玉篇》頰鬚也。《釋名》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也。《後漢·章帝紀》冒耏之類。《註》言鬚鬢多,蒙冒其面。
又姓。《左傳·文十年》耏班御皇父充石。
又《玉篇》髵,亦作耏。獸多毛。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耏【卷九】【而部】
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耐,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奴代切文二重一
说文解字注
(耏)罪不至髡也。罪當作辠。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古耏字从彡。髮膚之意也。杜林以爲法度之字皆从寸。後改如是。言耐罪以上皆當先請也。耐音若能。按耐之罪輕於髡。髡者、髮也。不其髮。僅去須鬢。是曰耐。亦曰完。謂之完者、言完其髮也。㓝法志曰。當髡者完爲城旦舂。王粲詩。許歴爲完士。一言猶敗秦。江遂曰。漢令謂完而不髡曰耐。然則應仲遠言完其耏鬢、正謂去而鬢而完其髮耳。从彡而。而亦聲。彡拭畫之意。此字从彡而。彡謂拂拭其而去之。會意字也。而亦聲。當如之切。一部。大徐奴代切。非是。
方言
◎ 粤语:j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ai6 [客英字典] nai5 [台湾四县腔] nai5 [梅县腔] nai5 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