綮解释_读写
綮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綮 |
拼音 | qing,qi |
读音 | 读qìng,qǐ的字 |
五笔 | YNTI |
部首 | 部首是糸的字 |
仓颉 | HKVIF |
简繁对应 | 綮 |
郑码 | WMMZ |
四角 | 38903 |
电码 | 4851 |
区位 | 8476 |
五行 | 五行属金的字 |
注音 | ㄑㄧㄥˋ,ㄑㄧˇ |
结构 | 上下结构的字 |
分类 | |
笔顺读写 | 点、横折、横、撇、撇、横、撇、捺、撇折、撇折、点、竖钩、撇、点 |
统一码 | 7DAE |
形近字 | 䋯,䋜,? |
总笔画 | 共14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45133134554234 |
英语翻译 | embroidered banner |
部首是[糸]的字
紧(jǐn ) 縻(mí ) 緐(fán ) 縏(pán ) 繫(xì,jì ) 絫(lěi,lèi,léi ) 絜(xié,jié ) 綮(qìng,qǐ ) 紥(zhā,zā ) 繋(jì ) 緳(xié ) 絮(xù ) 素(sù ) 緊(jǐn ) 紮(zhā,zā ) 繁() 纍(léi ) 綔(hù ) 纂(zuǎn ) 繛(chuō,chuò ) 縶(zhí ) 纇(lèi ) 纛(dào ) 繠(ruǐ ) 繤(zuǎn ) 綤(shào ) 縈(yíng ) 繇(yáo,yóu,zhòu ) 縣(xiàn,xuán ) 繴(bì )读音是[qìng,qǐ ]的字
綮笔画是[14]的字
榓 蜩 頗 蔞 嫥 銇 䴭 嫲 麧 僫 谲 㨸 墍 慇 獃 睮 僝 碪 䐨 㥹 瘗 漤 殠 暥 蓶 緓 漢 㨶 滺 劄綮字组词
汉字解释
qìng
1. 〔肯綮〕见“肯”。
2. 筋骨结合处;比喻事物的关键。
qǐ1. 古同“棨”,古代官吏出行用作符信的戟衣。
2. 细緻的缯帛。
康熙字典
綮【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康里切《集韻》《韻會》遣里切《正韻》祛禮切,音啓。《說文》㨖繒也。一曰徽幟信也,有齒。《玉篇》戟衣也。《廣韻》戟支。
又《集韻》詰定切,音罄。肯綮,肋肉結處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
又《集韻》棄挺切,音謦。壹計切,音翳。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綮【卷十三】【糸部】
㨖繒也。一曰幑幟,信也,有齒。从糸聲。康礼切
说文解字注
(綮)致繒也。致、送詣也。凡細膩曰致。今之緻字也。漢人多用致、不作緻。致繒曰綮。未聞其證。一曰幑識信也。有齒。各本識作幟。俗字也。今正。巾部曰。幑者、幑識也。幑識信葢謂棨?。棨綮通用也。漢匈奴傳曰。棨?十。師古曰。棨?、有衣之?也。以赤黑繒爲之。古今注曰。棨?、殳之遺象。以木爲之。後世滋僞。無復典㓝。以赤紬韜之。亦謂之紬?。亦謂之棨?。王公以下通用之以前驅。按用赤黑繒、故曰綮。其用同幑識、故曰幑識信。从糸。啟省聲。各本作聲。不成字。按木部棨下曰啟省聲。則此亦當云啟省聲。今依韵會正。康禮切。十五部。
方言
◎ 粤语:hing3 k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客英字典] ki3
◎ 潮州话:ki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