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解释_读写
笏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笏 |
拼音 | hu |
读音 | 读hù的字 |
五笔 | TQRR |
部首 | 部首是竹的字 |
仓颉 | HPHH |
简繁对应 | 笏 |
郑码 | MROD |
四角 | 88227 |
电码 | 4561 |
区位 | 8343 |
五行 | 五行属木的字 |
注音 | ㄏㄨˋ |
结构 | 上下结构的字 |
分类 | |
笔顺读写 | 撇、横、点、撇、横、点、撇、横折钩、撇、撇 |
统一码 | 7B0F |
形近字 | ? |
总笔画 | 共10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3143143533 |
英语翻译 | tablet held by someone having authority |
部首是[竹]的字
䉰(yáo ) 筂(chí ) 䈪(xì ) 箧(qiè ) 笞(chī ) 笽(mǐn ) 箬(ruò ) 簚(mì,miè ) 篆(zhuàn ) 䈚(tái ) 籊(tì ) 簺(sài ) 筙(lái ) 箣(cè ) 筕(háng ) 䉉(hú ) 筪(xiá ) 篘(chōu ) 篯(jiǎn,jiān ) 䈠(huǎn ) 笢(mǐn ) 筠(yún,jūn ) 籱(zhuó ) 䈍(máng ) 笒(cén,jìn,hán ) 箍(gū ) 簌(sù ) 笭(líng ) 籑(zhuàn,zuǎn ) 䉳(xiǎn )读音是[hù ]的字
嚛 槴 䪝 蔰 粐 扈 瓠 護 怙 戸 弖 簄 鳸 嫭 护 豰 沍 㺉 鳠 冱 帍 祜 㨭 户 笏 鱯 㦿 戽 㸦 嗀笔画是[10]的字
笑 垷 㭘 破 崂 铅 㟉 庪 偖 厜 诹 䘥 郵 栵 珡 㛖 䂐 烩 瓟 欴 栴 氤 壶 㤸 莓 䂤 㽾 耆 射 冢笏字组词
汉字解释
(名)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康熙字典
笏【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忽。公及士所搢也。《禮·玉藻》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以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凡有指畫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則書于笏。《左傳·桓二年》袞冕黻珽。《註》珽,玉笏也,若今吏之持簿。《晉書·輿服志》古者貴賤皆執笏,有事則搢之于腰帶。《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廣韻》笏,一名手版,品官所執。《輿服雜事》五代以來,惟八座尚書執笏,以筆綴手版頭,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版,主于敬。不執筆,示非記事官也。《正字通》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以粉飾之。
又《韻會》通作曶。《史記·夏本紀註》鄭康成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君亦有焉。
又《集韻》武粉切,音刎。笢笏,手循笛孔貌。《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行入諸變。
又《集韻》文拂切,音勿。笢笏,繁密貌。
说文解字
方言
◎ 粤语:fat1
◎ 客家话:[陆丰腔] wut7 [客英字典] fut7 vut7 [台湾四县腔] fut7 wut7 [客语拼音字汇] fud5 [海陆丰腔] fut7 wut7 [梅县腔] fut7 [宝安腔] fu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