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解释_读写
邶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邶 |
拼音 | bei |
读音 | 读bèi的字 |
五笔 | UXBH |
部首 | 部首是阝的字 |
仓颉 | LMPNL |
简繁对应 | 邶 |
郑码 | TIRY |
四角 | 17127 |
电码 | 6731 |
区位 | 5893 |
五行 | 五行属水的字 |
注音 | ㄅㄟˋ |
结构 | 左右结构的字 |
分类 | 姓 |
笔顺读写 | 竖、横、提、横、竖提、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
统一码 | 90B6 |
形近字 | 鄁,? |
总笔画 | 共7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2113552 |
英语翻译 | place in today\'s Henan province |
部首是[阝]的字
邷(wǎ ) 邘(yú ) 郓(yùn ) 隧(suì ) 䧖(jiàn ) 隔(gé ) 隦(pí ) 陼() 陿(xiá ) 阤(tuó ) 邡(fāng ) 隨(suí ) 邾(zhū ) 鄈(kuí ) 鄜(fū ) 䢳(jǐ,jì ) 郎() 鄒(zōu ) 郘() 邮(yóu ) 隥(dèng ) 邗(hán ) 郧(yún ) 邚(rú ) 険(xiǎn ) 隤(tuí ) 鄷(fēng ) 郲(lái ) 䧦(wéi,huī ) 郰(zōu )读音是[bèi ]的字
蛽 鐾 焙 貝 軰 愂 琲 備 俻 鋇 辈 倍 昁 梖 㣁 苝 邶 㸽 褙 禙 碚 备 珼 牬 䩀 蓓 㸢 鞁 悖 㔨笔画是[7]的字
坁 忯 杖 㫒 佐 附 吧 沨 杣 肜 坆 找 杠 弟 忒 杢 抡 㒳 忬 吢 芴 氙 㕬 邸 肗 系 男 闱 狃 玗邶字组词
汉字解释
(名)古国名;在今河南汤阳南。
康熙字典
邶【酉集下】【邑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佩。《說文》故商邑,自河內朝歌以北是也。《詩·邶風·小序》武王克商,分朝歌而北謂之邶。
又《集韻》補昧切,音背。齊地名。《左傳·襄二十八年》齊與晏子邶殿其鄙六十。與商之邶名同地異。《廣韻》同鄁。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邶【卷六】【邑部】
故商邑。自河内朝歌以北是也。从邑北聲。補妹切
说文解字注
(邶)故商邑。商、畿內之地也。邑、國也。商頌曰。商邑翼翼。自河內朝歌㠯北是也。河內朝歌、二志同。前志曰。朝歌、紂所都。詩諩曰。邶庸衞者、商紂畿內方十里之地。武王伐紂以其京師封紂子武庚爲殷後。三分其地置三監。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敎之。自紂城而北謂之邶。南謂之庸。東謂之衞。後三監導武庚叛。成王殺武庚。伐三監。更於此三國建諸矦。封康叔於衞。使爲之長。後世子孫稍幷彼二國。混而名之。從其國本而異之。爲邶庸衞之詩焉。故邶城在今河南衞輝府府東北。通典曰。故庸城在新鄉縣縣西南三十二里。从邑。北聲。補妹切。古音在一部。
方言
◎ 粤语:bu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i3 pui5 [台湾四县腔] pi3 pui5 [客英字典] pui5 [客语拼音字汇] boi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