鼒解释_读写
鼒
名称 | 内容 |
---|---|
汉字名称 | 鼒 |
拼音 | zi |
读音 | 读zī的字 |
五笔 | FTHN |
部首 | 部首是鼎的字 |
仓颉 | DHBUL |
简繁对应 | 鼒 |
郑码 | DMZN |
四角 | 40227 |
电码 | 7847 |
区位 | |
五行 | |
注音 | ㄗ |
结构 | 上下结构的字 |
分类 | |
笔顺读写 | 横、竖钩、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 |
统一码 | 9F12 |
形近字 | 鎡,? |
总笔画 | 共15画的字 |
笔顺编号 | 123251115132125 |
英语翻译 | large tripod caldron with small |
部首是[鼎]的字
鼑(dǐng ) 鼎(dǐng ) 䵼() 䵻(huì ) 䵺(tǐng ) 鼒(zī ) 鼐(nài ) 鼏(mì )读音是[zī ]的字
资 咨 嗞 鄑 赀 趑 纃 頿 镃 孶 缁 趦 孜 資 谘 諮 锱 髭 玆 齍 齜 淄 崰 姕 栥 鈭 頾 鶅 赼 辎笔画是[15]的字
墪 憐 樢 樂 膗 鋕 輣 㢘 噜 稸 醏 膷 䲵 䄝 輟 螆 諄 勯 魯 䦠 慗 鋱 魩 憔 㯐 㗴 諾 艘 駚 氀鼒字组词
汉字解释
(名)〈文〉一种小鼎;上部收敛;口小。
康熙字典
鼒【亥集下】【鼎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子之切《集韻》津之切《韻會》《正韻》津私切,音兹。《說文》鼎之圜掩上者。《爾雅·釋器》圜掩上謂之鼒。《郭註》鼎斂上而小口。《玉篇》小鼎也。
又《廣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
又《集韻》《類篇》將來切,音哉。
又《集韻》作代切,音再。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鼒【卷七】【鼎部】
鼎之圜掩上者。从鼎才聲。《詩》曰:“鼐鼎及鼒。”鎡,俗鼒从金从兹。子之切
说文解字注
(鼒)鼎之圜掩上者。周頌。鼐鼎及鼒。釋器曰。圜弇上謂之鼒。手部曰。掩、斂也。小上曰掩。?部曰。弇、葢也。然則此依許作掩爲正字。从鼎。才聲。子之切。一部。詩曰。鼐鼎及鼒。
方言
◎ 粤语:z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台湾四县腔] zih1 [梅县腔] zii1